內八常是許多學齡期孩童的困擾,一般有些家長會發現孩童在行走時兩腳往內撇,姿態上有點不太美觀,甚至擔心是否會影響脊椎或腳部發育,以致造成脊椎側彎、長短腳、O型、X型腿等變化,另一方面有些孩童也因此問題,而在走路或跑步時常常摔倒受傷,使家長相當緊張;至於外八,就簡單多,因為它只會造成步態上的不美觀,不會使孩童跌倒,所以較不積極處理。


圖片由台灣足鞋健康協會提供,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。

造成小孩走路內八通常有三個原因,我們把腿分成三段來看,即是前足內收、脛骨內旋、髖關節過度內傾,這三種原因有可能單一產生,也有可能合併發生,需經醫療專業人員仔細檢查評估,來釐清分析與確定內八之原因,一般造成兒童內八其成因機轉如下:

前足內收(MTA)

前腳掌內收,在一般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,其原因為胎兒前足在母體子宮內壓迫產生,所謂姿勢性壓胎的表徵,是於前掌出現內收和內旋而後足為正常之現象,若前掌出現內收和內旋而後足出現外翻,我們則稱為旋轉足(skewfoot),另一種為前掌出現內收而後足合併產生內旋,踝關節也跟著出現內翻,整個足部向下往內旋轉,此現象我們稱為馬蹄形內翻足(club foot)亦有人稱為螃蟹足。

單純的前腳掌內收,會於出生6~12週後開始自行復原,不需治療,但在出生2~3個月後,有大約15%的幼兒足部較僵硬,無法自發性改善且內收角度變得更大,此時須以牽拉運動治療並觀察3~4個月,若都無改善就需要積極處理。柔軟性或輕微的前足內收,可藉外翻楦之矯正鞋搭配具有前足外側契狀墊之特製鞋墊來幫助,但嚴重或僵硬型,前足內收就需以連續性的石膏固定,最好每1~2週重新固定調整角度,須重覆3~4次後再配合穿著外翻楦之矯正鞋3個月,另外也可選擇普遍被使用低溫成形之惠頓氏足部支架,這較打石膏方便、透氣、舒適,並且可於洗澡時脫下清潔,每天穿戴約4~6週後,再改為夜晚穿戴約需3個月,前足內收就能被改善。

 

脛骨內旋(ITT)

脛骨內旋是指嬰幼兒的脛骨軸心向內旋轉,這也是造成兒童走路內八的原因之一,兒童出生後18~24個月間,幼兒正處於學習站立與行走,在此階段的內八是因脛骨骨骼生理性發育正常之現象,也會自行復原,但孩童年齡若超過3歲後仍有脛骨內旋而產生內八,且經醫療專業人員檢查測量脛骨小腿與足的角度(TF angle)超過-45度,即須處理治療於夜間睡覺時,穿戴丹尼布朗式外展支架鞋約須6~12個月,穿戴此輔具,因雙腳以穿鞋固定在支架上,所以孩童較覺不適,有點雙腳被綁起來般,另外可使用低溫成形之惠頓氏下肢式支架,來將膝關節固定在屈曲90度,避免脛骨內旋,其優點是可單腳使用,於夜晚睡覺時穿戴約須6~12個月。

 

髖關節過度內傾

髖關節股骨頭在出生時為內旋前傾40度,經成長發育後會減少變成15度,約3~8歲時,其髖關節股骨頭若還是過度往內傾旋轉,就會造成膝關節與足部連帶內轉,進而產生內八步態的出現,一般兒童會造成髖關節過度內傾,除上述問題外,大多數都是後天性居多,又以錯誤的姿勢性習慣造成為主,如兒童剛開始學坐或在地板上玩玩具、看電視,為要穩定坐姿平衡,常採用W型坐姿或跪坐,而產生髖關節股骨頭過度往內傾旋轉,也易造成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過緊,在家中,我們可讓孩童採趴姿如青蛙狀,雙腳腳面緊貼,腿部彎曲朝上往屁股方向到底,看小朋友是否會怕因大腿內側疼痛而自動性將屁股翹起,或兩側髖關節與床面是否產生縫隙空間,如此簡單檢測可得知孩童的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是否過緊,大部份孩童的髖關節股骨頭過度往內傾旋轉,可藉由運動、改變習慣及適當的輔具,在8歲前得到很好的改善,若超過10歲還存在有內八之問題,就要再請教專業人員仔細評估,如果孩童本身有神經肌肉性受損之疾病(例:腦性痲痺),而產生大腿內收與內轉肌群張力過強緊繃時,就要以內八矯正帶纏繞腿部,最後固定於鞋子上,輔助訓練其正確行走之步態。

 

給家長之建議

造成發育內外八字的危險性因子有:早產兒、母體內壓胎、兒童體重過重、過早坐螃蟹椅或學步車、錯誤習慣之坐站姿,因此預防勝於治療,我們的建議是家長、教育機構或醫護人員應更加注重幼兒篩檢骨骼關節部份,請不要讓十個月以內的寶寶,利用螃蟹椅或學步車來學走路,六歲以內避免用跪姿或W型坐姿玩玩具、看書,避免站姿時習慣將兩腳交叉站,並提供更寬闊的空間讓孩童可盡情活動奔跑,隨時注意孩童之姿勢習慣,包含坐、站、走、躺等活動與變化,若發現您的孩童有任何腿形、步態上的問題,應立即請教足部方面之專業醫療人員。

 

資料由台灣足鞋健康協會提供

arrow
arrow

    tf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